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解-转
出处:我的钢铁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3 15:52:14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在产量、品种、质量、技术和设备等多方面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

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笔者认为,化解当前困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单个企业之事,需要多方合力,通过宏观管理、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共同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粗放型发展已难以为继

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钢铁工业走向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当前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入,支撑钢铁工业继续规模扩张的市场已经不在,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其中,既有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公平竞争,又有自身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钢铁产能总量大于产量释放的影响大,产业集中度低且无序竞争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竞争手段单一等,导致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部分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亟待完善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一是税负不公平。由于企业性质多样,所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造成当地政府给予企业的税收政策差别很大,因而税负不等。二是环保投入差异大。不同地区企业受到的环保要求不同,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等,企业环保投入差异较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不同。这些不公平现象在当前行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愈发突显,导致市场优胜劣汰作用失灵,该淘汰的淘汰不了,该盈利的不能盈利。

钢铁产能总量大于产量释放的影响大。到2012年末,全国炼钢产能接近10亿吨。按此计算,全国钢铁产能的利用率在72%左右。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徐乐江所讲,欧洲以75%、日本以78%作为“产能充分利用率”的分界线。以此作为参照的话,我国产能利用率不算太低。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钢铁产能总量庞大,产能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市场增加1000万吨钢材的供应,对市场的供需平衡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生产节奏难以协调,总是出现钢价略微上涨,产量急剧增加的状况,造成产量集中释放打压钢价的情况发生。

产业组织形式多样,集中度低。2012年,被纳入钢协统计的74家企业(集团)合计产钢5.89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82.15%。钢协统计之外的钢产量1.27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17.85%。钢协统计之外的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加上74家会员企业(集团),全国拥有炼铁-炼钢-轧钢长流程的钢铁企业合计有几百家。2012年粗钢产量前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2.2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1.54%;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3.2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94%;前1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为3.8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4.34%,分别比2011 年下降2.17、3.26、3.76个百分点。钢铁企业组织形式有央企,有地方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较多,部分企业有时难以自主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竞争手段单一。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差距不大,但普遍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经营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生产、销售钢材,能够打动用户、抓住用户的手段只有钢材价格。一旦失去价格优势,用户很容易流失,这就导致企业间的竞争手段单一。在钢铁产能过剩、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中,如果没有钢铁企业退出市场,这种价格竞争损害的是所有竞争者的利益,造成的是“共损”的局面,只有一部分企业淘汰出局、退出市场之后,剩余企业才能有利可图。目前钢铁企业正处在痛苦而漫长的惨烈竞争中。

上述四个方面因素在钢材需求增速放缓,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下愈发突出,短期影响的表现是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经营困难,长期影响将导致部分企业被淘汰。当前钢铁行业经营困难,不能完全归咎于产能过剩。例如水泥制造行业2012年底产能利用率为73.7%,是公认的产能过剩行业,但是销售利润率仍高达 7.44%。钢铁企业众多,不能有效协调生产,创新能力不强,相互竞争依靠单纯的价格竞争也是导致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行业转型向何处去?

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这就告诉我们,一是国民经济将保持在合理增长的区间,就是既保证实现全年GDP增长7.5%的目标,又达到全年CPI控制在3.5%左右。说明政府不会允许GDP增速低于7.5%,更不会低于7%。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7.6%,仍在今年目标之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了7.6%,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但是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了0.35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二是在国民经济合理增长区间内,要抓住机遇,着力调结构,促改革,实现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主要受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工业转型升级将对钢材需求结构产生影响,对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钢铁行业既面临体制机制、营销模式创新,品种、质量升级等带来的转型机遇,也面临着打破固有思维和发展模式的挑战。企业转型的快慢决定着今后持续发展的空间。

国民经济增速回落,钢材需求增长放缓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天时”。如果国民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仍然处在“有钢不愁卖”的市场环境中,钢铁工业就没有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处在全球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并且整个工业同样处在转型阶段,这就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地利”。目前钢铁业界已经形成了依靠规模扩张不能持续发展,要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的共识,这就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人和”。具备转型升级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没有理由不加快步伐,实现转型脱困,关键要找准方向和措施。

钢铁工业转型的方向就是要适应国民经济增速放缓,适应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具体来讲,从行业层面,一是依靠市场机制淘汰过剩产能,使产能达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水平;二是形成有效的市场协调机制,合理控制产量释放。从企业层面,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区域特点、品种结构、工艺技术等实际情况研究培育自身优势,增强创新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

多方合力助转型升级

实现钢铁工业转型脱困,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三者缺一不可。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淘汰落后,行业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形成行业合力,企业转型发展培育特色竞争力。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需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促进各地企业税负平等,清理减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基金和收费项目。要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减轻高税负企业的税费负担。

二是严格执法,严惩违法行为。目前各地市场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不开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须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另外,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非法企业,要加大查处力度,杜绝无证生产、贴牌生产和制假售假等非法行为。

三是加强环保监督检查。唐钢和太钢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证明钢铁企业可以达到绿色生产,但是环保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也相当大,不能让注重环保的企业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环保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环保不达标企业低价产品的冲击。要对环保不达标企业“零”容忍,先停产再改造,对限期内不达标企业果断关停,同时追究地方政府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责任。

四是完善钢铁企业退出机制,帮助退出企业解决后续问题。钢铁企业资产庞大、负债重、人员多,一旦发生企业关停倒闭,将会涉及到资产处理、债务清偿、人员安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形成不稳定因素,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减少企业退出的障碍。

行业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协调作用。行业组织协调包括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协调、钢铁企业间的生产采购协调和钢铁行业与下游行业间的合作协调。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制定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关注企业合理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组织协调大宗原燃料采购,促进形成公平透明的采购价格。组织研究钢铁企业生产形势,重点协调特殊品种的生产,争取企业共赢。加强与下游行业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下游需求,特别是下游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钢铁企业和钢材产品提出的服务、性能等新要求,及时为企业提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产品品质的具体建议。

企业是转型脱困的主体。一是积极参与配合行业协调工作。积极参与原燃料采购协调工作,提高行业整体对上游原燃材料的议价能力;积极配合重点品种生产协调工作,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的原则。当前,控制产量仍是提价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企业要加强自律,认真落实形成的共识,相互监督执行,争取合作“共赢”的实现。

二是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竞争力。在规模效益时代,企业追求规模扩张,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没有错。而在当前以及今后一定时期,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突出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延伸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增长点;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能够对细分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要注重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优势地位;存在区域优势的企业要注重稳固区域市场;体制机制灵活的企业更要注重管理制度和人才制度创新。总之,企业要避免一哄而上,要透彻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才能形成独特竞争力,才能不被同类企业模仿而失去优势地位。

三是加快钢铁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钢铁企业要从单纯的产品制造者向集成服务提供商转变,产品制造只是提供服务的一部分。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中,单纯的提供产品只能沦为价格竞争的牺牲品,而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将极大地提高用户满意度,培育和创造更多优质客户,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四是果断减掉企业包袱,轻装上阵。由于企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当前许多困难企业不是存在亏损的产品就是存在亏损的机构。企业要针对自身情况算细账,该停产的品种坚决停产,该关闭的机构坚决关闭。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减少亏损品种生产减掉企业包袱,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上,巩固优势地位。

五是改进人才培养任用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人才的使用,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困难时期更能体现人才的价值。把竞聘上岗的任用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落实到位,可以极大地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另外,有些困难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冗员情况。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减员增效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妥善解决以上问题。

广东揽钢钢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管理员入口]
技术支持:我的钢铁网 | 您是第 699446 位访客